融资租赁相关税收政策解析
在当今经济环境下,融资租赁作为一种重要的融资方式,对于促进企业设备更新、技术升级和扩大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税收政策作为影响融资租赁业务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融资租赁公司和承租企业的决策有着深远的影响,了解和分析融资租赁相关税收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融资租赁的定义和特点
融资租赁是指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租赁物件的特定要求和对供货人的选择,出资向供货人购买租赁物件,并租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则分期向出租人支付租金,在租赁期内租赁物件的所有权属于出租人所有,承租人拥有租赁物件的使用权。
融资租赁的主要税收政策
(一)增值税政策
根据财税[2016]36 号文件,对于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承租方出售资产的行为不属于增值税的征税范围,不征收增值税,而对于直租业务,出租方需要按照租金收入缴纳增值税。
(二)企业所得税政策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以租赁合同约定的付款总额和承租人在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为计税基础,租赁合同未约定付款总额的,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承租人在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为计税基础,企业可以选择在租赁期间内,分期扣除租赁资产的计税基础。
(三)印花税政策
根据《印花税暂行条例》,对于融资租赁合同,应按照合同所载租金总额的千分之一贴花,税额不足一元的,按一元贴花。
融资租赁税收政策的影响
税收政策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到融资租赁公司和承租企业的税负和成本,从而影响到融资租赁业务的发展,在增值税政策方面,如果对直租业务征收增值税,会增加出租方的税负,从而可能导致出租方提高租金,增加承租企业的成本,降低融资租赁业务的吸引力,在企业所得税政策方面,如果允许企业在租赁期间内分期扣除租赁资产的计税基础,可以减轻企业的税负,从而鼓励企业更多地采用融资租赁方式。
融资租赁相关税收政策对融资租赁业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和完善相关税收政策,以促进融资租赁业务的健康发展,融资租赁公司和承租企业也应密切关注税收政策的变化,合理运用税收政策,降低税负和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